• 您好,欢迎来到鄂托克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单位)信息公开目录 > 旗教育局

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全旗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000014349etk016/ 分  类:  ;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17年06月07日
名  称: 鄂托克旗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全旗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  号: 鄂教体发〔2017〕59号 主 题 词:

鄂托克旗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有关要求,提升我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现就加强我旗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对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树立全面的课程观。遵循既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更为每个学生打下不同基础的宗旨,既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积淀,更关注心灵的滋养、情感的丰沛和价值观的正向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结合校情学情,激活学校课程资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整体优化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评价策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坚持专业、规范的原则,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遵循基本的课程开发程序,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规范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四)坚持整体推进、点上落实、小步快走、稳中求进。

三、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具体目标
    (一)全面提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推进学校特色化进程,以丰富的课程营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开发能力和实施水平。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度,形成专业化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
    课程建设与管理

学校对课程建设与管理主要从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规划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根据相关政策,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进行优化的过程。课程规划为课程的管理实施提供基础和决策依据。课程规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课程规划文本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1)课程规划框架的完整性,包括学校的愿景与目标、学校课程方案(课程设置)的编写学校课程的实施策略、学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运行(课程的管理)五个方面。

(2)课程规划方案的适切性。课程规划方案是否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范围、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实施步骤、课程评价手段等方面能否结合学校所处地域、学生实情进行构想。

2.课程规划内容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课程规划内容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性。学校课程规划要充分体现按国家课程方案开设各类课程,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活动与课时安排之间、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全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针对性。课程结构的针对性可以从学校的课程规划中反映出来,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各有侧重点。

(3)多元性。课程结构的多元性体现在:学校是否根据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课程;学校是否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选修课制度并加以实施。

(二)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学校教育改革需求和可行性的调研分析,确定课程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或某几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课程开发应从课程的需求、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材料的选择三个要素进行。            

1.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在办学理念指导下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对象包括学生、地区和社会。对学生需求的分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对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分析涉及地区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期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准确。学校应汇总需求评估、资源分析情况,理清办学思路,提炼核心理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形成课程开发的总体设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应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面向学生的生活和个性发展,从教师角度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从学校角度着眼于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3.校本课程开发的材料选择组织合理。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挖掘校内外一切资源,并结合学生、教师、学校实情进行系统整合。材料选择合理从三个方面切:第一,充分挖掘人文教育资源;第二,充分挖掘地方自然资源;第三,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规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建设中最能体现师生创造价值的环节。学校要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实施好地方和校本课程,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学校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把指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作为重要任务。

学校课程的实施从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途径(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课程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

1.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课程规划具体落实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安排教学任务,提供实施条件等全过程的方案。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计划和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的意见,具体安排各个年级一个周每门课程的课时,同时还要将每个班级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给相应的任课教师。学校应按照各学段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科目,不随意增减课时,不挤占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等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地方课程;结合学校校本课程的规划和学生的选择开设校本课程。学校还应建立选修课程指导制度。

2.实施途径

课程实施途径主要可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行动,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考察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是查看教师的教案并进入课堂观察。主要考察点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课后分析四个方面。

(2)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这里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有关活动。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小组的开展也是落实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更是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一所学校课外活动的考察,主要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社团和兴趣小组以及社区活动三个方面情况。

一是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学校应当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现场考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还应安排好指导老师。对小学高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还要指导他们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是学生社团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学校应当通过文学社、科技小分队、小记者站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小组等学生组织发展学生的各种特长,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所处的社区和学生家长所在的社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社区活动,如环保行动、社区志愿者服务,让学生磨砺自我,战胜困难,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3.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效果是指师生通过各种教学和教育活动实施课程之后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观察预期课程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指标。不管课程方案有多科学完备,实施过程有多丰富精彩,如果没有好的结果,或者说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那就说明实施效果并不好。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信息,对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课程实施条件、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形成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课程评价包括学生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课程发展性评价。

1.学生发展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学校要建立全面、公正、公开、公平、多元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2.教师发展性评价

对教师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建立科学、规范、全面、公正、公开、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结果激励作用,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3.课程发展性评价

学校发展与课程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发展的评价,学校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阵地,而且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阵地(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校从课程目标与规划、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方面建立学校课程评价方案。定期开展课程评价,对学校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听取他们对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使学校课程更加符合实际,不断得到优化。学校应当定期邀请有关课程专家、专业人士和家长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不断完善的意见,促进学校课程发展更加科学有效。

五、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保障机制
    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旗教体局、教研中心、学校各尽其责,建立保障课程建设诸要素统一、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确保课程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健全组织,规范课程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旗教体局成立课程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见附件),具体负责全旗课程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审议学校提交的《课程规划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案》,为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各中小学要成立相应组织,整体部署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制定课程建设工作推进计划,统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研究制定课程规划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审议、监测、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建设科学、有序进行。各学校要组建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乃至家长代表、教育专家等组成的校本课程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纲要,对学生选课进行指导,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实施评估、学生修习校本课程评价等工作。
    (二)优化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课程能力。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多层次培训活动,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内容,将课程能力提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增长点,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加强研究,为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学校教科研部门要将工作的重心由课堂教学诊断层面提升到课程与教学研究层面,学校要搭建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提高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能力,提高开发和设计课程的能力。组建研究团队,聚焦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经验。教研中心要履行好“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责,实施好、落实好内中小学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借助、利用专兼职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和课程建设指导组成员等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研修、培训、进校指导等工作,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市级课程建设指导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好“指导”的职能,跟进式帮助学校优化、整合自己的课程体系,研定课程方案,稳步推进有关工作。市级课程建设试点校和旗级课程建设试点校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逐渐在全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优质学科,使我的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向品牌化、特色化、优质化方向迈进。

    (四)评价引领,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工作。旗教体局将校长课程领导力作为任期考核的主要指标,并出台《鄂托克旗课程建设与管理评估细则》(见附件),将学校课程建设情况纳入督导评估。